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东北的最大问题是国企出了问题,其根源在于计划经济思维及其行为模式遭遇到天花板问题。所以,东北要振兴,就必须要想办法打破天花板,给经济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。拆掉这层天花板的思路,对内是深化国企改革,对国企进行市场化改造;在外部,是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。尤其是动员民间、民营经济的力量,来矫正国有经济比重严重失衡的问题。
       对于国企的改造,实际上多年以来一直就在进行,取得了一定成果,但距离使其筋强骨健,在市场化的大环境中生存无虞,差得还太远。在国有经济比重畸形、计划思维依旧顽固,不能得到实际改观的情况下,一些国企已经形成黑洞效应,多方利益纠结其中,耗散资源的能力极强,且形成恶性循环,投入越多,损失越大。由此可以解释:为什么以辽宁工业基础之雄厚,规模超过吉、黑两省总和的体量,增速跌幅的表现却最出人意外,即国企最多,国有经济比重更大,出现问题后,波动也最大,最剧烈。
       所以,深化国企改革,已经成为振兴东北怎么都绕不过去的坎。东北经济有今天的局面,实际上也就是因为之前的改革不彻底,很多地方和企业流于形式,或避重就轻,操作上不够精致,配套措施也跟不上……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,很多国企沉疴已久,组织结构、管理模式,人员构成都与市场化要求甚远,一旦改革进入深水区,势必要进行资源重组,触动既得利益的同时,有大量的人员会被分流,对后者,这是实实在在的生存问题,如果保障跟不上,就业问题无法解决,就会形成改革的阻力,而这些人是最不应该伤到的群体。
       在国企独大的背景下,我们也无法形成效率上的参照。根据产权理论,对产权占有方式的不同,效率也是不同的,比较形象的说法:最有效率的情况,是一个人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,既节约成本,办事效率又高,还解决了动力问题,这是私营企业的情况。而国企产权虚化,产权属于国家,由国家指派、政府任命的方式产生管理者,所以在国企工作,实际相当于用别人的钱,给别人做事,从经济学的角度,这是最不经济的。但是国企的重要意义,效率方面的考量不是排在第一位的,而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作用,这一作用决定了国企不能被削弱,反而需要加强,所以对国企进行改革,是在强化基础作用的同时,尽最大努力提高效率,它的效率越高,基础作用就越大。
       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常识,之前的国企改革,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产权改革,创新产权方式,如国有民营、混合所有制、股份制……现在看来,不同的情境下,效果不尽相同。但不管哪种方式,其指向,都是尽量向“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”靠近,这就是为什么民间、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,整体的社会发展水平也高。民营企业越发达,吸纳国企富余人员和生产力的能力就越强。国企改革的阻力就越小,对冲效应明显。在这个意义上,必须要释放民间活力,扶植民营经济,使之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状态。
       东北的民营经济不够发达,很多人从东北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商业传统薄弱来分析。实际上更重要的原因,恐怕还是因为残留下来的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,导致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改变,所以,要发展民营经济,不是简单地出台几个文件就可以搞定的,而是要从思想和行为模式上,影响和推动人们,也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自我改造,在此基础上创造一个宽和的环境,减少做事的阻力和成本,适于创业,支持创业,人们也乐于创业的环境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柳五

柳五

25篇文章 2年前更新

非著名媒体人,现居长春,供职于吉林日报。以新闻、评论为主业,教书、阅读为副业。倾心于热点问题的社会学理解和评析,希望与这个世界温和的对话,不偏激,不盲从。

文章